首页 全部分类

栗墨黑粉病

发布时间:2015-05-05     点击率:381


 

粟(谷子)墨黑粉病

【病原】

        菌拉丁学名 Neovossia setariae(Ling)Yu et Lou,异名Tilletia  setariae Ling,属于担子菌门冬孢菌纲黑粉菌目腥黑粉菌科腥黑粉菌属真菌,主要寄主谷子。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穗部。病穗仅有少数籽粒染病,其余籽粒健康。染病谷粒子房被病菌孢子堆毁坏,病菌孢子堆在子房外皮内寄生。田间孢子堆初为绿色至深绿色,后渐变为墨绿色。孢子堆长圆形至长卵形,大的直径3~5mm,小的2.5~3.5mm。孢子堆突出在颖外,很明显,田间近成熟时多数孢子堆从顶端裂开,散出黑色厚垣孢子,并有腥味。植株其它部位不显症。

【发生规律】
        该病是由附着在谷子种子带菌传播,地温在12--25度适宜侵染幼苗,开花期侵入子房,破坏子房而发育成为黑粉菌的孢子堆,为当年花器发病的系统性侵染病害。在一般地区7、8月雨量多,发病率高。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早熟品种发病轻。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搞好种子繁育田的防治,由无病地留种。不使用来源于发病地区和发病田块的种子,严格选种,剔除病穗并销毁。
        (2)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在谷子抽穗前施用一次氮磷复混肥,增强植株抗病力。
        (3)种子拌种,参见谷子黑粉病防治。

推荐使用:喷施“金太龙追肥宝”及同类产品效果更好。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