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大豆瘁倒病

发布时间:2015-04-28     点击率:325

 

大豆瘁倒病
       病原菌拉丁学名Pythium aphanidermatum (Eds.)Fitz.& Pythium debaryanum Hesse,属于卵菌门卵菌纲腐霉目腐霉科腐霉属真菌。

【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幼苗的茎基部。近地表的幼茎发病初现水渍状条斑,后病部变软缢缩,呈黑褐色,病苗很快倒折、枯死。根部受害后初呈不规则形褐色斑点,严重的引起根腐,地上部茎叶萎蔫或黄化。注意种植环境和施肥方式以及使用农药皆可防止该病。

【发病条件】

        瓜果腐霉菌生长适宜温度15~16℃,适宜发病地温10℃,温度高于30℃受到抑制,低温对寄主生长不利,但病菌尚能活动,尤其是育苗期出现低温、高湿条件,利于发病。当苗的子叶养分基本用完,新根尚未扎实之前是感病期,这时真叶未抽出,碳水化合物不能迅速增加,抗病力弱,遇有阴天或寒流侵袭,地温低,光合作用弱,幼苗呼吸作用增强,消耗加大,致幼茎细胞伸长,细胞壁变薄病菌乘机侵入,因此,该病主要在幼苗长出1~2片叶之前发生。 

【发病规律】

         病苗上可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借雨水、灌溉水传播。土温较低(低于15~16℃)时发病迅速。土壤含水量较高时极易诱发此病,光照不足,幼苗长势弱,抗病力下降,也易发病。幼苗子叶中养分快耗尽而新根尚未扎实之前,幼苗营养供应紧张,抗病力最弱,如果此时遇到低温高湿环境就会突发此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与非寄主作物轮作3年以上。
      (2)提倡施用充分沤制的堆肥和腐熟有机肥。采用垄作或高畦深沟种植,防止地表湿度过大。雨后及时排水。
      (3)合理密植,勤中耕除草,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性。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遗留的病株残体.并深翻土地,将散落于地表的菌核及病株残体深埋土里,可减少菌源,减轻下年发病。
      (4)种子拌种,用种子重量的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拌种、70%噁霉灵种子处理干粉剂140克/100千克种子进行包衣。
      (5)发病初期喷洒下列药剂: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一1000倍液;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恶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9%烯酞·锰锌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72 . 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同,隔10天左右喷洒 1 次,连续防治2 一3次,并做到喷匀喷足。
     (6)发病初期进行喷雾防治,可用70%敌磺钠可溶性粉,35克/亩进行喷雾,72. 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15%恶霉灵水剂700倍液、95%恶霉灵原药(绿亨1号)3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主要喷幼苗茎基部及地面,每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推荐使用:喷施“金太龙追肥宝”及同类产品效果更好。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