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大豆立枯病

发布时间:2015-04-28     点击率:337

 



大豆立枯病
        病原菌拉丁学名:无性态为Rhizoctonia solani kuhn AG-4-IA,属于半知菌类丝孢纲无孢目无孢科丝核菌属真菌;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属于担子菌门层菌纲多孔菌目膏药菌科亡革菌属真菌。大豆立枯病俗称“死棵”、“猝倒”、“黑根病”,病害严重年份,轻病田死株率在5%~10%,重病田死株率达3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全部死光,造成绝产。

【为害症状】

        大豆立枯病仅在苗期发生,幼苗和幼株主根及近地面茎基部出现红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病菌的菌丝最初无色,以后逐渐变为褐色。病害严重时,外形矮小,生育迟缓,靠地面的茎赤褐色,皮层开裂,呈溃疡状。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核体或厚垣孢子在土壤中休眠越冬。翌年春季地温高于10℃开始萌发,进入腐生阶段,播种后遇有适宜发病条件,病菌从根部的气孔、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发病后,病部长出菌丝继续向四周扩展。也有的形成子实体,产生担孢子在夜间飞散,落到植株叶片上以后,产生病斑。此外该病还可通过雨水、灌概水、肥料或种子传播蔓延:土温11一30℃、土壤湿度20%一60%均可侵染。高温、连阴雨天多、光照不足、幼苗抗性差,易染病。连作发病重,轮作发病轻。因病菌在土壤中连年积累增加了菌量。种子质量差发病重。播种愈早,幼苗田间生长时期长,发病愈重。用病残株沤肥未经腐熟,能传播病害发病也重。地下害虫多、土质瘠薄、缺肥和大豆长势差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轮作,合理密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性。
       (3)深耕、深翻土地,将散落于地表的菌核及病株残体深埋土里,可减少菌源,减轻下年发病。
       (4)施用充分沤制的堆肥和腐熟有机肥。有条件的采用垄作或高畦深沟种植,防止地表湿度过大。
       (5)防治方法参见大豆猝倒病。

推荐使用:喷施“金太龙追肥宝”及同类产品效果更好。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