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大豆包囊线虫病

发布时间:2015-04-28     点击率:679


 


 


 


 




 大豆胞囊线虫病

        病原学名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 属于线虫动物门,侧尾腺口纲,侧尾腺口亚纲,垫刃目,垫刃亚目,异皮总科,异皮线虫科,胞囊线虫属线虫。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根部。被害植株发育不良,矮小。苗期感病后子叶和真叶变黄,发育迟缓;成株感病地上部矮化和黄萎,结荚少或不结荚,严重者全株枯死。病株根系不发达,侧根显著减少,细根增多,根瘤稀少。发病初期拔起病株观察,可见根上附有许多白色或黄褐色小颗粒,即孢囊线虫雌成虫,这是鉴别孢囊线虫病的重要特征。孢囊线虫以卵在孢囊里于土壤中越冬,孢囊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很强。第二年春二龄幼虫从寄主幼根的根毛侵入,在大豆幼根皮层内发育为成虫,雌虫体随内部卵的形成而逐渐肥大成柠檬状,突破表层而露出寄主体外,仅用口器吸附于寄主根上,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大豆根上白色小颗粒。

【发病规律】

        此病系土壤传播为主的少循环病害。大豆胞囊线虫以卵在胞囊内于土壤中越冬。春季温度在16°以上,卵发育孵化出2龄雌性幼虫,从寄主幼虫根毛侵入,在幼虫根皮层营寄生生活,经4次脱皮发育为雌成虫。雌成虫身体膨大后突破寄主根部的表皮,虫体大部分露出体外,仅用口器吸着在大豆根上,即根上所见小米粒大小的白色球状物。发育成熟并露出体外的雌虫与土壤中的雄虫进行交尾,完成1代的发育过程。当遇到秋季环境不适合时,包被卵的卵囊外膜变硬即线虫胞囊。线虫在土壤中仅能作短距离的移动,活动范围很小。线虫的传播,在田间是由农业机械作业,如耕翻播种、中耕培土、收割等将病区土壤传入无病区。其次是灌溉、排水以及大风对土壤风蚀引起沙、尘飞扬等。此外,黏附在种子上的胞囊(泥花脸豆)或种子中混有含线虫胞囊的土粒、土块,可作远距离传播。气温在18-25℃之间发育最好,最适湿度为60-80%,过湿,氧气不足,易使线虫死亡。过于粘重,通气不良的土壤,不利于线虫的存活。需要通气良好的土壤,如冲积土、轻壤土、砂壤土、草甸棕壤土等粗结构的土壤和瘠薄少岗地等土壤中胞囊密度大,线虫病发生早而重,减产幅度大。此外,在偏碱性的土壤内,发生也重。多年连种大豆的地块,土壤内线虫数量逐年增多,为害也逐年加重,大豆产量也越来越低。

【防治方法】

       (1)选用适合当地的抗病品种。
       (2)与禾本科植物实行轮作。
       (3)对于无病田,应严禁经虫的传入。通过种子检验,严防与杜绝机械作业等传播线虫。
       (4)加强营养,提高抗病性。施足基肥和种肥,早施追肥与叶面肥。
       (5)化学药剂防治:
             ①种子拌种:用35.6%阿维.多.福悬浮种衣剂700克/100千克种子、25%多.福.克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重量的1.6--2%进行拌种子包衣。②土壤施药,5%阿维菌素微胶囊悬浮剂22克/亩、1%阿维菌素缓释粒25克/亩、5.5%阿维.噻唑磷颗粒剂220克/亩、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346克/亩、50%氰氨化钙颗粒剂320克/亩进行沟施或穴施;也可用0.5%氨基寡糖水剂4克/亩灌根。 
       (6)生物防治 大豆保根菌剂每公顷所需大豆种子用液1500-2250ml拌种,以高剂量防效更好。也可每公顷1050千克与种肥混施。另外用豆丰1号生防颗粒剂,每公顷75-150千克,与种肥混施。

推荐使用:喷施“金太龙追肥宝”及同类产品效果更好。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