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豆芫菁

发布时间:2015-04-29     点击率:280

 

 
豆芫菁
        拉丁学名Epicauta  gorhami   Marse,属于鞘翅目  芫菁科 。为害菜豆、大豆、番茄、茄子、马铃薯、辣椒等。 

【为害症状】
        豆芫菁以成虫为害大豆的叶片,尤喜食幼嫩部位。将叶片咬成孔洞或缺刻,甚至吃光,只剩网状叶脉。豆芫菁为害嫩茎及花瓣,有的还吃豆粒,使其不能结实,对产量影响大。幼虫以蝗卵为食,是蝗虫的天敌。

【形态特征】
        豆芫菁为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史需经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阶段。成虫体长11~19 mm,头部红色,胸腹和鞘翅均为黑色,头部略呈三角形,触角近基部几节暗红色,基部有1对黑色瘤状突起。雌虫触角丝状,雄虫触角第3~7节扁而宽。前胸背板中央和每个鞘翅都有1条纵行的黄白色纹。前胸两侧、鞘翅的周缘和腹部各节腹面的后缘都生有灰白色毛。卵长椭圆形,长约2.5~3 mm,宽约0.9~1.2 mm,初产乳白色,后变黄褐色,卵块排列成菊花状。幼虫芫菁是复变态昆虫,各龄幼虫的形态都不相同。初龄幼虫似双尾虫,口器和胸足都发达,第6龄又似蛴螬,体长13~14 mm,头部褐色,胸和腹部乳白色。蛹体长约16 mm,全体灰黄色,复眼黑色。

【发生规律】
        豆芫菁在华北一年发生一代,以第5龄幼虫(假蛹)在土中越冬。在一代区的越冬幼虫6月中旬化蛹,成虫于6月下旬至8月中旬出现为害,8月份为严重为害时期,尤以大豆开花前后最重。2代区越冬代成虫于5~6月间发生,集中为害早播大豆,以后转害蔬菜。第一代成虫为害大豆最重,以后数量逐渐减少,并转至蔬菜上为害。成虫白天活动,在豆株叶枝上群集为害,活泼善爬。成虫受惊时迅速散开或坠落地面,且能从腿节末端分泌含有芫菁素的黄色液体,如触及人体皮肤,能引起红肿发泡。成虫产卵于土中约5厘米处,每穴约70~150粒卵。 豆芫菁成虫为植食害虫,但幼虫为肉食性,以蝗卵为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冬季农田进行深耕,使越冬幼虫(伪蛹)冻死或被天敌杀死,可减少翌春虫源。②有条件地区实行水旱轮作,淹死越冬幼虫。     
       (2)物理防治:成虫点片发生时,可用网捕方法人工防治。   
       (3)化学防治:成虫点片发生期时,使用化学农药喷雾防治。可选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均能达到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