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小麦纹枯病

发布时间:2015-04-30     点击率:236

 


 


 


 




小麦纹枯病
  病原拉丁学名Ceratobasidium cornigerum (Borud.) Rogers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革菌科网膜革菌属真菌;无性态为Rhizotonia cerealis vander Hoeven 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无孢目丝核菌属真菌。主要寄主为小麦。

【为害症状】


        小麦不同生育期均可受害,生育后期受害较重,症状主要表现在基部茎杆及其叶鞘上。秋苗期,基部第一叶的叶鞘上首先出现淡褐色小斑点,后病斑扩大,中部灰色,边缘褐色。小麦返青后引起上部叶鞘发病,其上叶片失水枯黄,拔节至抽穗期,症状趋于明显,叶鞘上的病斑扩大后互相愈合形成云纹斑,如同“花杆”。当病斑蔓延至整个基部茎杆,可引起茎基部坏死变软,极易倒伏,常可使植株失水导致枯株白穗。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播种后开始侵染为害。在田间发病过程可分5个阶段即冬前发病期  小麦播中发芽后,接触土壤的叶鞘被纹枯菌侵染,症状发生在土表处或略高于土面处,严重时病株率可达50%左右。
越冬静止期  外层病叶枯死后,病株率和病情指数降低,冬前病株带菌越冬,并成为翌春早期发病重要侵染源。
病情回升期   春季2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气温升高,病菌在麦株间传播扩展,病株率迅速增加,此时病情指数多为1或2。
发病高峰期  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随植株基部节间伸长与病原菌扩展,侵染茎秆,病情指数猛增,这时茎秆和节腔里病斑迅速扩大,分蘖枯死,病情指数升级。
病情稳定期(枯白穗发生期) 5月上中旬以后,病斑高度、受害茎数都趋于稳定,但发病重的因输导组织受害迅速失水枯死,田间出现枯孕穗和厅白穗。
发病适温20℃左右。凡冬季偏暖,早春气温回升快,阴雨多,光照不足的年份发病重,反之则轻。冬小麦播种过早、秋苗期病菌侵染机会多、病害越冬基数高,返青后病势扩展快,发病重。适当晚播则发病轻。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发病重。高砂土地纹枯病重于粘土地、粘土地重于盐碱地。

【防治办法】
       (1)选用抗病、耐病品种
       (2)合理施肥 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增施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配合施用氮、磷、钾肥。不偏施氮肥。
       (3)适期播种 避免早播,适当降低播种量。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雨后及时排水。
       (4)药剂防治
         ①药剂拌种 :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184克/100千克种子、15%甲拌.多菌灵悬浮种衣剂400克/100千克种子、36%多.酮可湿性粉剂100克/100千克种子、30克/升戊唑醇种子处理悬浮剂4克/100千克种子、16%戊唑.福美双悬浮种衣剂500克/100千克种子进行包衣。  
         ②发病初期喷药:  16%井冈霉素A可溶性粉剂10克/亩、16亿个/克井岗.蜡芽菌可湿性粉剂26克/亩、7.5%混合氨基酸酮水剂250毫升/亩、1.8%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200单位喷雾。

推荐使用:喷施“金太龙追肥宝”及同类产品效果更好。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