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小麦赤霉病

发布时间:2015-04-30     点击率:372

 


 


 


 


 


小麦赤霉病
        病原菌拉丁学名无性态为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瘤座菌目镰孢菌属有性态为:Gibberella  zeae(Sehw.)Petch属于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目赤霉属真菌,主要寄主为小麦。


【为害症状】
        可引起苗枯、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其中影响最严重是穗腐。
苗腐 】 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所致。先是芽变褐,然后根冠随之腐烂,轻者病苗黄瘦,重者死亡,枯死苗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霉状物。
穗腐】 小麦扬花时,初在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小穗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其上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用手触摸,有突起感觉,不能抹去,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变。小穗发病后扩展至穗轴,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
茎基腐 】 自幼苗出土至成熟均可发生,基部组织受害后变褐腐烂,致全株枯死。
秆腐   多发生在穗下第一、二节,初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褪绿斑,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斑或向茎内扩展。病情严重时,造成病部以上枯黄,有时不能抽穗或抽出枯黄穗。潮湿时病部表面可见粉红色霉层。


【发病规律】
        病原物以菌丝体在小麦、玉米穗轴上越夏越冬,次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子囊壳放射出子囊孢子进行侵染。赤霉病主要通过风雨传播,雨水作用较大。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的降雨多,发病严重;迟熟、颖壳较厚、不耐肥品种发病较重;田间病残体菌量大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粘重土壤,偏施氮肥、密度大,田间郁闭发病重。


【防治办法】
        (1)消灭越冬菌源  小麦收获后,翻耕灭茬,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病原基数。
        (2)种植抗病品种 
        (3)加强栽培管理  适时播种,避开扬花期遇雨。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肥,忌偏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4)药剂防治:防治重点是在小麦扬花期预防穗腐发生。在始花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克/亩、30%氟环.多菌灵悬挂浮剂30克/亩、20%氰烯.已唑醇悬浮剂22克/亩、10%苯甲.多抗可湿性粉剂3克/亩、30%多.酮可湿性粉剂40克/亩、70%福.甲.硫磺可湿性粉剂140克/亩、50%甲硫.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克/亩、28%井岗.多菌灵悬浮剂35克/亩、30%多.酮.福美双可湿性粉剂45克/亩、28%烯肟.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7克/亩、25%氰烯菌酯悬浮剂50克/亩、0.4%低聚糖素水剂0.6克/亩、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1500倍、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800倍液或60%多菌灵盐酸盐(防霉宝)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0%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5~7天防治一次即可。也可用机动弥雾机喷药。此外小麦生长的中后期赤霉病、麦蚜、粘虫混发区,亩用40%毒死蜱30ml或10%抗蚜威10g加40%禾枯灵100g或60%防霉宝70g加磷酸二氢钾150g或尿素、丰产素等,防效优异。

推荐使用:喷施“金太龙追肥宝”及同类产品效果更好。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