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稻曲病

发布时间:2015-04-30     点击率:276

稻曲病(Rice false smut)

    

别名】  

    水稻伪黑穗病、水稻绿黑穗病、水 花病、水稻开花米

    

分布为害】  

        稻曲病不仅影响产量,且凶病菌含对人、畜、禽有毒物质及致病色素C9H607,用混有0.5%以上的病答喂猪后,肉猪生长、增重速率下降;母猪产死胎、畸形胎,子猪成

活率降低:对人的健康也有不良影响.

    

【症状】

        (1)曲病在开花后至乳熟期发生,只为害谷粒。每穗上的病谷少则1-2粒,多的可达40-50粒。病菌在颖壳内生长,初时受侵害谷粒颖 壳稍张开,露出黄绿色的小型块状突起,后逐渐膨大,包裹全颖,渐变为绿色后龟裂,散布出黑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厚垣孢子粉状,略带黏性,不易飞散,但可借气流传播,在水稻开花时侵染花器和幼颖。

        (2)稻曲病使稻谷千粒重、产量下降,秕谷、碎米增加,出米率、品质降低.穗重损失与病粒数呈正相关,一般产量损失约5%,重的更多。

        (3)病菌以菌核和附在种子上的厚垣孢子过冬。菌核在第二年7-8月发育而产生大量子囊孢子,成为初次侵染源,稻曲病从开花经7-14天,从内、外颖缝合处现淡绿白色小菌块,逐渐变大,后为带绿黄色扁球形芮块,膨大、破裂散出橙黄色厚垣孢子粉,病粒成熟为暗绿或墨绿色,病粒出现至成熟,约40.

        (4)稻曲病发病率及程度与水稻品种抗性、施肥(特别是氮素)、抽穗早迟及气候密切相关。抽穗期阴雨日多、量大,日照弱而短,荫蔽大,露水多、雾大,氮肥偏重、迟施,则发病重.

    

病原】  病原为稻绿核菌Ustilaginoidea oryzae( Palou) Bref,,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

        同品种不同播期发病有差异,杂交稻重于常规稻,粳稻重于籼稻,晚稻重于中稻,中稻重于早稻.孕穗期低温、多雨、日照少,出穗后温度高,湿度大,发病多且重.病在24-32摄氏度时发育良好,以26-280摄氏度最适宜湿度大利于病害发生,尤以抽穗扬花期阴雨口多为甚.

    

【防治措施

        (1)水稻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选用抗病良种为防治稻曲病经济有效的措施  发病的稻田在水稻收割后要深翻,以便将菌源埋人士中,水稻播种前注意清除病残体及田问的病源物, 合理施肥,氮、磷、钾要配合使用,不要偏施氮肥一

     (2)药剂拌种,可亩用%,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50ml拌种.

     (3)抽穗前喷施30%苯甲丙环唑乳油l 0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800倍液,或20%嘧菌酯2 000倍液,齐穗后或间隔10天后再喷施一次,防效理想。此外也可用50%DT 可湿性粉剂l00-150g,对水60-75L,于孕穗期和始穗期各防治一次,效果良好:也可选用40%禾枯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60-75g,对水60L还可兼治水稻叶尖枯病、云形病、纹枯 病等.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