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发布时间:2015-04-30     点击率:365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Rice bacterial leaf streak)

别名】  水稻细条病、水稻条斑病

 

【分布为害】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全国大部分稻区均有发生。水稻发病后,造成叶枯,一般减产15%~25%.严重时可达40%-60%

 

症状 】 

        细菌性条斑病主要为害稻叶,病斑初显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迅速在叶脉问扩展,后变成黄褐色的细线状或短虚线状条斑,条斑宽约Imn.,长lOrnm以上。病斑表面常分泌出许多露珠状的蜜黄色菌脓,-结后成黄色树胶状小粒,形同虚线,不易脱落,发病严重时,条斑融合成不规则的黄褐色至枯白色大斑块,外形与白叶枯病有些相似,但对光观察可见许多透明的细条。病情严重时叶片卷曲,田间呈现一片黄白色,同时引起稻株早期死亡或者病株不能抽穗;即使抽穗结实,但秕谷增多,下.粒重降低.

 

病原  病原为稻黄单胞菌稻生致病变种Xanthomonads  oryzicola (Fang et al)Swings 属细菌。

 

【发病规律】  在病稻谷和病稻草上越冬的病菌,是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带菌种子的调运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土壤不能成为越冬之处,病稻秆在田问沤烂,病菌在短期内就可死亡水稻细.性条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鞘,病菌主要通过灌溉水和雨水接触秧苗,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在叶片任何部位都发病形成条斑,若田间湿度大,病斑上溢甘菌脓,可借风雨、露滴、水流及叶片之间的接触等途径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病害不断扩展蔓延:叶鞘发病形成黄褐色短条斑,天气湿润时也可出现大量菌脓.该病在水稻生 前、后期都易感染,感病品种在适宜条件下幼苗期就可看到症状,症状叶较白叶枯病明显,但一般是在分蘖以后,特别是存孕穗、抽穗阶段才发现.

    (1)温度、湿度对病害发生和流行关系很大,气温在26-30,相对湿度为85%以上,且多雨、日照不足、风速大的气候条件下,利于此病发生,

 

        (2)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轻重与灌水关系较大,凡长期深灌或稻株受淹,发病就重.在串灌漫灌的情况下更有利于病菌随灌溉水而传播,从而扩展为害:若基肥不足,追肥追迟、多施,尤其是氮肥过量,则植株体内游离氨基酸和糖的含量增高,易造成稻株徒长贪青,降低抗病性

        (3)在有病田块,当早晨露水未干或下雨后就下田作业,如喷药等,都会加重病菌的传播.

        (4)低洼地发病重,地势高的地块则轻。

      (5)不同水稻品种,对条斑病菌的抗病性存在着明显差异,一般糯稻抗性强于粳稻,粳稻强于籼稻,常规稻强于杂交稻,窄叶品种比阔叶品种抗病。

 

【防治措施

        (1)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国内检疫对象:在无病区,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以控制病害的传播和蔓延.

        (2)不同品种的感病和损失程度不同。例如,籼稻品种绝大多数感病,以籼优系和威优系的组合为重.D优组合较抗病,同时要扩人粳稻的种植范围,因为粳稻通常较抗病。

        (3)选用无病种了,培育无病壮秧,选择背风向阳、地势较高、排灌方便、远离屋边场地和牛栏、上年术发病的田块育秧。先将种子用清水预浸12小时,再用85%i氯异氰尿酸300-500倍液浸种12小时后,捞起洗净催芽播种。老病区中晚稻秧苗i叶期和移栽前3-5夭各喷1次强氯精,整平秧田,湿润育秧,严防深水淹苗

        (4)90%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1 000万单位,或50%i氯异氰尿酸1 500倍液,或2%宁南霉素水剂稀释80-100倍液,或0.3%/生菌素水剂稀释200倍液,或77.7%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500倍液喷雾,可根据病害程度和气候情况间隔5-7天连续喷雾2-3次。药剂防治还可亩用20%噻菌铜悬浮剂125-160ml对水喷雾,或23%络氨铜水剂500-600倍液喷雾,或亩用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I00-150g对水喷雾,或亩用20%噻唑锌 悬浮剂100-120ml对水50kg喷雾,或亩用20%王铜·链霉素可溶粉剂60-75g对水喷雾.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