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玉米黏虫

发布时间:2015-05-03     点击率:387


玉米黏虫( Corn mythimna )

别名】  剃枝虫、栗夜盗虫、天马、五彩虫、麦蚕

 

【分布为害】 

        黏虫学名Mythimna separta Walker.,异名Leucania separata Walker.,属鳞翅目,夜蛾科。为害食性杂,可为害16科104种以上的植物。尤其喜食禾本科植物,主要为害麦类、玉米、大豆、水稻、甘蔗、高梁等禾谷类粮食作物。大发生时也为害豆类、白菜、甜菜、青麻、棉花等。间歇性猖獗的杂食性害虫,常间歇成灾,大发生时可将作物叶片全部食光。

 

【为害特征】 

        初孵幼虫有群集性,1、2龄幼虫多在植株基部叶背或分蘖叶背光处为害,3龄后食量大增,5-6龄进入暴食阶段,食光叶片成光秆,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90%左右。

 

【发生规律】 

        由于黏虫是间歇性猖獗的害虫,发生时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又有远距离迁飞为害的特性,为搞好防治,必须做好预测预报工作,掌握防治有利时机,采取综合措施,及时控制为害,在做好成虫诱测、雌蛾卵巢发育进度和抱卵量、田间查卵的基础上,在第2龄盛期组织群众开展“两查三定”,查黏虫幼虫和天敌发育进度,定防治适期;根据情况定防治措施。当黏虫达2-3龄盛期阶段,为药剂防治的有利时机。

 

【防治措施】

        (1)诱杀成虫,在成虫数量开始上升时,每亩地插设2-3个杨树枝把或谷草把,或每2-3亩地设一糖醋诱杀盆,逐日诱杀成虫,可显著压低田间卵和幼虫的发生密度。从成虫产卵初期开始,每亩插小谷草把10把诱卵,每两天换一次,将草把烧毁。

        (2)药剂防治,幼虫以2-3龄时最有利,常用药剂有20%灭幼脲1号悬浮剂500-10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等。目前药剂防治效果好的有20%除虫脲1号,亩用量8-10g,或25%灭幼脲3号20-30g,对水80-lOOkg喷雾,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持效期长达20天,对瓢虫、食蚜蝇、蚜茧蜂和草蛉等多种天敌均无明显杀伤作用。另外,0.04%二氯苯醚菊酯粉剂,每亩1.5-2kg防效在90%以上,对天敌的杀伤力小于敌百虫等有机磷农药。   

 推荐使用:喷施“金太龙追肥宝”及同类产品效果更好。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