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食心虫 |
发布时间:2015-05-03 点击率:406 |
大豆食心虫(Soybean pod borer)
【别名】 大豆蛀荚蛾、豆荚虫、小红虫
【分布为害】 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 inivorella Mats.,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是黄淮流域、东北地区的大豆主要虫害,西北及长江流域也有发生。该虫食性单一,仅为害大豆与少数几种植物。不仅减产且降低大豆品质,一般年份虫食率10%-20%,严重年份达30%-40%,甚至高达70%-80%。北起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南抵台湾、浙江、江西、贵州、云南,东接国境线,西达新疆、云南均有分布。东北、华北几省,是很重要的大豆害虫。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俄罗斯。
【为害特征】 以幼虫蛀人大豆荚内食害豆粒,也可寄生在野大豆和苦参上。以幼虫蛀食豆荚,幼虫蛀入前均作一白丝网罩住虫体,一般从豆荚合缝处蛀入,被害豆粒咬成沟道或残破状。
【发生规律】 在华北、东北、西北、华东等地均有发生。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在华北地区,越冬幼虫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咬破茧壳,上升到土表重新结茧化蛹,8月上、中旬为化蛹盛期,8月中、下旬成虫羽化出土,产卵盛期在8月下旬,8月末至9月初为卵孵化高峰期,初孵幼虫当天便蛀人豆荚内取食豆荚和豆粒。一般一只幼虫可咬食2粒豆粒,不同品种受害程度差异很大。整个生育阶段约有1个月时间在豆荚中为害,约10个月在土壤中度过。土壤条件对虫口密度影响很大。幼虫生存的低温极限为-20℃左右,土壤温、湿度影响幼虫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和位移。越冬以后幼虫生活力降低,土壤湿度、天敌、中耕等因素可造成幼虫死亡50%-80%。
【防治措施】 (1)①选种抗虫品种:品种与大豆食心虫为害关系密切,要选种光荚大豆品种,木质化程度高的品种等。②合理轮作,尽量避免连作。③化蛹期在豆茬地增加中耕次数,豆茬麦地收割后立即深翻细耙,杀死幼虫和蛹。尤其是秋季翻耕,可增加越冬死亡率,减少越冬虫源基数。 (2)①成虫产卵盛期:每亩用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进行全面周到喷雾,不仅能毒杀成虫,而且能杀死一部分卵和初孵幼虫;幼虫入荚盛期之前,每亩施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甲维盐有很好的渗透作用,还能杀死大部分入荚的幼虫。②发病初期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800倍液,或10%虫螨腈悬浮剂1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亩35-45ml,或5%氟氯氰菊酯乳油亩用30-50ml,或亩用20%氯氰·辛硫磷乳油30-40ml对水喷雾,或亩用21 .5%氯氰·氧乐果乳油60-90ml对水喷雾,或20%辛硫,氟铃脲乳油,亩用30-40ml,上述药剂均需对水喷雾。
推荐使用:喷施“金太龙追肥宝”及同类产品效果更好。 |
网友评论 |
首页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