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小麦根腐病

发布时间:2015-04-27     点击率:293

 

小麦根腐病 
病原菌拉丁学名:无性态 Bipolaris sorokiniana Sacc. ex Sorok,属于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菌目暗色孢科平脐蠕孢属真菌;有性态Cochliobolus sativas(ho&Kurib.)Drechsl.属于子囊菌门腔菌纲格孢腔菌目旋孢腔菌属真菌。主要寄主为小麦。

【为害症状】
        小麦的幼苗、成株的根、茎、叶、穗和种子均可受到为害。幼苗受侵,芽鞘和根部变褐甚至腐烂;严重时,幼芽不能出土而枯死;在分蘖期,根茎部产生褐斑,叶鞘发生褐色腐烂,严重时也可引起幼苗死亡。成株期在叶片或叶鞘上,最初产生黑褐色梭形病斑,以后扩大变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斑,中央灰白色至淡褐色,边缘不明显。在空气湿润和多雨期间,病斑上产生黑色霉状物,用手容易抹掉(与球霉病,颖枯病和叶枯病不易用手抹掉不同)。叶鞘上的病斑还可引起茎节发病。穗部发病,一般是个别小穗发病。小穗梗和颖片变为褐色。在湿度较大时,病斑表面也产生黑色霉状物,有时会发生穗枯或掉穗。种子受害时,病粒胚尖呈黑色,重者全胚呈黑色但胚尖或全胚发黑者不一定是根腐病菌所致,也可能是由假黑胚病菌所致,根腐病除发生在胚部以外,也可发生在胚乳的腹背或腹沟等部分。病斑梭形,边缘褐色,中央白色。此种种子叫“花斑粒”。

【发病规律】
        小麦根腐病菌以分生孢子沾附在种子表面与菌丝体潜在种子内部越夏、越冬;分生孢子和菌丝体也能在田间病残体上越夏或越冬。因此土壤带菌和种子带菌是苗期发病的初侵染源。当种子萌发后,病菌先侵染芽鞘,后蔓延至幼苗,病部长出的分生孢子,可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病情加重。不耐寒或返青后遭受冻害的麦株容易发生根腐,高温多湿有利于地上部分发病,24—28℃C时,叶斑的发生和坏死率迅速上升,在25—30℃时,有利于发生穗枯。重茬地块发病逐年加重。

【防治方法】
        ①   选用抗病品种。
        ②   合理轮作倒茬:重病区严禁连茬,可与非禾本科作物如豆科、马铃薯、油菜等轮作。
        ③   农业防治: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施足基肥,及时冬灌水,防冻、防旱、防涝,促使麦苗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小麦收获后及时耕翻灭茬,减少下年初侵染源。
        ④   化学防治:一是种子处理。进行种子包衣:可选用15%多.福悬浮种衣剂按1:50--100(药种比例)包衣、50%唑酮.福美双种衣剂125克/100千克种子包衣、25克/升咯菌腈种衣剂5克/100千克种子包衣、23%戊唑.福美双悬浮种衣剂1:400--550克种子包衣处理。二是发病初期喷药:250克/升丙环唑乳油25克/亩进行叶面喷施。

推荐使用:喷施“金太龙追肥宝”及同类产品效果更好。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