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玉米褐病

发布时间:2015-05-05     点击率:256

玉米褐斑病
        病原菌拉丁学名Physoderma maydis Miyabe.属于藻物界卵菌门壶菌纲壶菌目节壶菌属,主要寄主玉米。

【为害症状】
        主要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上。最初危害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最初为黄褐多功能或红褐色小斑点,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到线形,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散出褐色粉末(病原菌的孢子囊),病叶局部散裂,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茎上病斑多。

【发病规律】
         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第二年病菌靠气流传播到玉米植株上,遇到合适条件萌发产生大量的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在叶片表面上水滴中游动,并形成侵染丝,侵害玉米的嫩组织。在7、8月份若温度高、湿度大,阴雨日较多时,有利于该发病入侵。在土壤瘠薄的地块,叶色发黄、病害发生严重,一般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生病害,玉米12片叶以后一般不会再发生此病害。

【防治方法】
      

农业措施】 
        ①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组织,并深翻土壤;施足底肥,适时追肥。
        ②选用抗病品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
        ③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时追肥、中耕锄草,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
        ④栽植密度适当稀植,提高田间通透性。

药剂防治
         在玉米4~5片叶期,每亩用25%的粉锈宁1000倍液或25%戊唑醇1500倍液叶面喷雾,250克/升丙环唑乳油10克/亩、15%唑酮.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25克/亩、5%已唑醇悬浮剂5克/亩、70%氟环唑水分散粒剂9克/亩、125克/升氟环唑悬挂浮剂7克/亩、12%莠锈灵可湿性粉剂7克/亩进行喷雾提早预防。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药液中适当加些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磷酸二铵水溶液,既可控制病害的蔓延,且促进玉米健壮,提高玉米抗病能力。

推荐使用:喷施“金太龙追肥宝”及同类产品效果更好。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张